阅读历史 |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二百五十四章沧海横流二(1 / 6)

加入书签

就在202师在紧张的做着反击前的最后准备的时候,位于罗梳城外,一个典型的缅甸庄园中的48师团司令部中,由于48师团的三位主官对师团下一步作战计划认识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吵做了一团。当知道自己的侧翼和身后出现了大量的中队的时候,特别是在耶岸和宾德亚失守之后,土桥勇逸中将知道大事不妙,明白自己恐怕已经落入了支那军的合围之中。在发现这一结果之后,土桥勇逸中将立即命令城里面的两个才联队不惜一切代价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拿下罗梳。他认为现在几乎是四面楚歌的48师团只能制之死地而后生的不退反进的继续发起攻击。只要突破城内支那军队的阻击,拿下罗梳,48师团就还有一线生机。他认为罗梳往北直至曼德勒已经是无险可守,只要拿下罗梳,48师团进可以趁支那军主力集中在这里,后方肯定空虚的机会,直扑曼德勒,反抄支那军的后路而实现转败为胜。即便是退,也可以依靠罗梳固守待援。而对于他的这个命令48步兵旅团长安部孝一少将和师团参谋长却坚决反对,两个人都认为应该立即停止进攻,并强行将城中部队撤出来,调头向文敦方向攻击前进,不惜一切代价与正在文敦一线与支那军激战的第2师团靠拢。否则单单依靠48师团现存的不足两个联队的兵力是无法与周围至少三个师的支那军队抗衡的。除非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全部占领罗梳。从目前的战局和守军的抵抗激烈程度来看,这个希望恐怕很渺茫。两个人认为只要与第2师团实现靠拢,两个师团将成依角之势。相互可以支援。总比自己孤军困守在这里。第2师团虽然迟迟没有取得突破,但是228师团象其靠拢,可顶能够打破支那军的阻击地。至于师团长的那个反败为胜的计划,在两个人开来,纯粹是异想天开。要是能突破罗梳支那军的防御早就突破了,何苦等到现在。但是土桥勇逸中将却坚持自己的判断,他认为现在已经投入到城内的两个联队被守军粘住的情况之下。强行收缩兵力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如果要强行收缩兵力撤退,将有大量的部队因为无法与守军脱离接触而被抛弃。这样一来会大大削弱48师团目前本身就已经出现地兵力不足地情况。而失去这些兵力之后,依靠48师团剩余的兵力是无法突破两个师的支那军队的阻击,与第2师团汇合的。与其让部队暴露在野地里被支那军围歼,不如尽快拿下罗梳,至少可以凭城固守。对于自己的部队,土桥勇逸中将并没有多大信心。他认为,在48师团最精锐地47联队失去联系之后,依靠剩余的两个战斗力和可靠性都很差的台湾联队以及一些辎重、工兵部队。想要在几个师的中队中杀出一条血路。与第2师团靠拢恐怕会很难。48师团中台湾兵占了大多数,尽管这些人大多都是自愿从军的。尽管台湾被日本占领已经将近五十年了,皇民化也搞了很多年了。但是这些台湾人的忠诚度依然让人怀疑。让这些人对付美英军队的时候,还是可以信任的,作战的时候,也肯卖力。但是在对付和他们同文同种。甚至说同一种语言地支那军的时候,如果在战局顺利的情况之下,也许还有一些勇气,还能比较卖力。但是在目前战局对48师团已经极端不利的情况之下,很难保证不出现反水的事情。现在虽然开始征集台湾人入伍以补充由于部队扩充太快,而出现的兵员上地不足。但是大本营对这些直到30年代还有反抗活动地台湾人并不信任。台湾兵虽然征集了不少,却基本不派往支那战场。补充到支那的基本都是已经同化了地朝鲜人。当初在调集48师团入缅作战的时候,南方军也曾经犹豫过。如果不是战局过于吃紧,而南方军其他师团不是另外有作战任务。就是已经调离,短时间内无法调回来地情况之下,恐怕也不会将48师团调过来。无论是东京大本营还是南方军谁都没有想到15军会败的如此的惨,一个多月的时间之内就丢光了四个师团,就连仰光的防务都要依靠海军。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整个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否则也不会将近卫师团这样的宝贝疙瘩都派了出来。更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明面上看着强悍无比的近卫师团会垮的怎么快,败的这么惨。所以匆忙之中。没有准备的南方军只能将目前正在准备进攻澳大利亚的第2师团,以及只是在荷属东印度群岛担任扫荡任务的48师团派到缅甸来。至于预定使用在缅甸的第5师团也是强行抽调出来的。知道这些内幕的土桥勇逸中将却无法将这些事情说出来。因为在出发之前南方军给他下达了严格的封口令。以免消息外泄,让台湾籍官兵认为帝国不信任他们。对自己手下部队信任度极低的土桥勇逸中将,实在不敢冒着全军溃散的危险将两个联队强行撤退出来,在野战之中与三四个战斗力极强的支那师进行野战。偏偏他这个理由又无法明说,以免遭到部下的耻笑。这让他相当的郁闷。对于土桥勇逸中将的决定,师团参谋长和安部孝一少将坚决反对。他们认为如果不是土桥勇逸中将不听劝告,将这么长的时间没有联系上,现在恐怕已经全军覆灭的47联队派出去迂回罗梳,恐怕48师团也不会陷入如此被动的局面。土桥勇逸中将固执的坚持自己的意见,师团参谋长和安部孝一少将也坚决反对他的意见,三个人在两个应召前来开会的联队长目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