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3章(1 / 2)

加入书签

试探性射击。

他终于长叹了一口气,耸了耸肩:“我认输。”

“您做的决定可以避免我们双方的麻烦,这是个明智的选择。”李明夜淡淡地说道,“在从伦敦到迈林根的路上,您的一系列手段让我看到了您对于‘猎杀’这项行动极高的军事素养。如果我没猜错的,监狱里的‘塞巴斯蒂安·莫兰’应该已经宣告死亡了?”

莫兰相当爽快地说道:“对。”

“是在前段时间迈克罗夫特被‘政治迫害’的时候吧,已故的麦克维提先生与莫里亚蒂先生达成的交换,就是您了。”李明夜感慨地说道,“渔夫稍一疏忽,就会漏出一条大鱼,这件事情足以让我们引以为戒。”

“迈克罗夫特·福尔摩斯收缩力量,在某些方面他鞭长莫及。”莫兰轻笑道,“再一次败在我的小女巫手下,我竟然不是特别难以接受……或许是因为你确实具有某种足以令人钦佩的才能。”

“——或许是因为,你自以为知道未来我会遭受的命运?”李明夜仍旧慢条斯理、波澜不惊,“我得说句实话,已故的麦克维提先生的遗言确实让我有些在意,我的老对手从不无的放矢。我原本以为他会布下一个杀局给我,但你的手段,或许不足以让我失去性命和名誉。”

“你既然选择杀了麦克维提先生,就失去了得知他未来的报复的权利了,莫佳娜小姐。”

“那是一个选择?”

“那是一个选择。”

“看起来你也不知道。”李明夜顿了顿,似乎有些失望,“我似乎高估了你的分量,莫兰先生。”

“你是在暗示我吗?暗示我……比如说我只是个弃子,想要激起我的愤怒?”莫兰相当轻松地说道,“其实我并不介意当一个弃子,什么都不知道才是真正快乐的人,就像那些愚民……他们永远都只会抱怨一些‘洗碗机坏了’、‘油价上涨’、‘足球队输了’,而聪明人在担心‘反(防和谐)华浪潮’、‘中(防和谐)国威胁论’……”

“——和中国有关。”李明夜突然打断了他,“麦克维提的后手和中国有关?”

莫兰的瞳孔骤然收缩,他慢慢绷直了下巴,神色冷漠严肃。

“看起来你不会再说——或者你也不知道更多了。”李明夜的声音里终于带上了笑意,“谢谢您的慷慨提醒,莫兰先生,祝您的监狱之旅一路愉快。至于我……我会代替您向另一位投(防和谐)毒犯先生好好打个招呼的,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个被假扮的便利店员工送到我手上的三明治呢。”

两天后,伦敦,贝克街221b。

“……‘文物返流工作的进一步加强,是中英两国在近期‘反(防和谐)华浪潮’之后的‘破冰’行为,也是对曾经的战争的又一次弥补和思考’……”

电视新闻的声音回荡在起居室之中,但很显然这间小小的起居室之中的两个人都没有去理会的意思。夏洛克抱着自己的小提琴正在沉思。他的神色沉默阴郁,如果换个不知情的人,恐怕会认为他是那种最冷淡最封闭的怪胎。而约翰则抱着电脑在更新他的博客,没结束的案子他是不会往博客上发的,但他不介意发一些夏洛克曾经的丰功伟绩。

——比如莫里亚蒂先生手下头号的制毒大师摩根先生的一进宫。

不得不说,即使是迈克罗夫特·福尔摩斯,在收缩力量的时候也是有疏忽的,比如一些人以为他大厦将倾,就会给那个死在莱辛巴赫的老教授与他身后的麦昆家族行一些方便。当然,莫里亚蒂与麦克维提的交易也仅仅涉及一些头脑机灵的犯罪头子们,比如莫兰和摩根。尤其是莫兰——这个曾经的西区之王,当初根本就是被迈克罗夫特炮制了几个罪名投进监狱的,他就是个滑不留手的游鱼。

不过很遗憾,这一次他恐怕不会再有机会出来了。

夏洛克抿了抿唇,随手把琴架到了肩上,琴弓一动,指下流淌出一曲活泼而轻快的曲调——帕格尼尼的《第二十四随想曲》就犹如跳跃在琴弦上的金色珍珠一样,从那昂贵的斯特拉瓦迪里小提琴上迸射了出来。

这世上恐怕只有夏洛克才能做到用这么复杂以及高难度的曲子来为自己的思考伴奏了,他皱着眉头,眼神落在空处,显然正在思考,但手上却一份不错。再复杂多变的音程和再快速的左手拨弦都难不倒他,但那曲子中却简直一点感情都没有——他全副心神沉浸在思考中,如果有一位小提琴家在这个房间里,恐怕恨不得跳起来打他的头。

他根本就是为了手上做些事儿才突然开始拉琴的!

幸亏他目前唯一的听众并不是很懂音乐,反正约翰就只觉得曲调好听。但一曲到最后,陡然转折高耸入云,变成了一声极度刺耳的高音——夏洛克随手把琴直接往旁边一放,一手就快速地从口袋中掏出了自己的手机。

他只扫了手机屏幕一眼,脸上就露出了一丝笑容。

“怎么了?夏洛克,有消息了?”

夏洛克运指如飞地开始发着短信,漫不经心地说道:“显而易见,那帮走私团伙在这些天的搜捕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